惠州博罗县催化油浆热裂化汽柴油装置设备,诚信服务,欢迎致电咨询
2025-07-14 08:03:01 8376次浏览
价 格:面议
常规法
常规法脱蜡即单靠冷冻结晶,然后用机械方法分离油、蜡而不加任何辅助剂和辅助手段的脱蜡方法。分离时采用加压过滤、真空过滤和离心分离等设备。此法简单的是一次结晶、过滤法。例如将脱臭后的米糠油(温度在 50℃以上)移入有冷却装置的贮罐,慢速搅拌,在常压下充分冷至25℃。整个冷却结晶时间为48hr,然后过滤分离油、蜡。过滤压强维持在 0.3 – 0.35MPa,过滤后要及时用压缩空气吹出蜡中夹带的油脂。
由于脱蜡温度低、黏度大,分离比较困难,所以对米糠油这种含蜡量较高的油脂,通常采用两次结晶过滤法,即将脱臭油在冷却罐中充分冷至30℃,冷却结晶时间为24hr,用滤油机进行次过滤,以除去大部分蜡质,过滤机压强不超过0. 35MPa。滤出的油进入第二个冷却罐中,继续通入低温冷水,使油温降至25℃以下,24hr后,再进行第二次过滤,滤出的油即为脱蜡油。经两次过滤后,油中蜡含量(以丙酮不溶物表示)在 0.03%以下。有的企业采用布袋过滤也能取得良好的脱蜡效果,但布袋过滤的速率慢,劳动强度也较大。
蜡糊(占总油量的15%-17 %)倒入熔化锅,加热到 35- 40℃,装袋入榨,榨机选用90型液压榨油机,榨盘平面压强为2.5-5MPa,操作时要做到轻压、勤压、不跑蜡糊,压榨时间为 12 hr。压榨分离出的软脂约占61%,粗蜡约占39%。粗蜡中含油40%-45%。
目前国内大多油厂是冷却结晶后用板式压滤机分离油和蜡糊。有些小厂用布袋过滤,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像上述要求那样控制冷却结晶温度和时间,所以脱蜡效果不太理想.葵花籽毛油含蜡比毛米糠油少,可以采用脱胶、脱酸油,在2天时间内从50℃以上冷却到10-15℃,然后用压缩空气将油送人滤油机。分出的油含蜡在几十个mg/Kg以下。一般而论,用常规法脱蜡设备简单,投资省,操作容易,但油—蜡分离不完全,脱蜡油得率较低且浊点高。
油脂精炼意义
1.增强油脂储藏稳定性
2.改善油脂风味
3.改善油脂色泽
为油脂深加工制品提供原料
二、毛油组成成分
毛油中绝大部分为混酸甘油脂的混合物,即油脂,只含有极少量的杂质。这些杂质虽然量小,但在影响油脂品质和稳定性上却“功不可没”。
悬浮杂质:泥沙、料胚粉末、饼渣
水分
胶溶性杂质:磷脂、蛋白质、糖以及它们的低级分解物
脂溶性杂质:游离脂肪酸(FFA)、甾醇、生育酚、色素,脂肪醇,蜡
其它杂质:毒素、农药
影响碱炼的因素
1、碱及其用量,理论碱量算法:NaOH(Kg)= 7.13 ×10-4×油重×酸值
2、碱液浓度
(1)碱液浓度的确定原则。
1)碱滴与游离脂肪酸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能保证碱液在油中有适宜的降速。
2)有一定的脱色能力。
3)使油皂分离操作方便。
(2)碱液浓度的选择依据
1)粗油的酸价
2)制油方法
3)中性油皂化损失
4)皂脚的稠度
5)皂脚含油损耗
6)操作温度
7)粗油的脱色程度
3 碱液的计量
4 操作温度
5 操作时间
6 混合和搅拌
7 杂质
8 分离效果
9 洗涤与干燥
-
常规法 常规法脱蜡即单靠冷冻结晶,然后用机械方法分离油、蜡而不加任何辅助剂和辅助手段的脱蜡方法。分离时采用加压过滤、真空过滤和离心分离等设备。此法最简单的是一次结晶、过滤法。例如将脱臭后的米糠油(温度在 50℃以上)移入有冷却装置的贮罐,
-
脱 色 植物油中的色素成分复杂,主要包括叶绿素、胡萝卜素、黄酮色素、花色素以及某些糖类、蛋白质的分解产物等。油脂脱色常用吸附脱色法。吸附脱色法原理是利用吸附力强的吸附剂在热油中能吸附色素及其他杂质的特性,在过滤去除吸附剂的同时也把被吸附的
-
脱 酸 植物油脂中总是有一定数量的游离脂肪酸,其量取决于油料的质量。种籽的不成熟性,种籽的高破损性等,乃是造成高酸值油脂的原因,尤其在高水分条件下,对油脂保存十分不利,这样会使得游离酸含量升高,并降低了油脂的质量,使油脂的食用品质恶化。脱
-
冷却结晶是在冷却室进行的,室温0-4℃,油于70℃左右送人外涂保温层的冷却罐中,冷却时间72hr,冷却罐最终油温为 6 -10℃。降温速度开始 24 hr内,平均为2℃/h;以后24hr为0.5℃/h,最后24hr总降温度约 1-2℃。布袋
-
油脂精炼意义 1.增强油脂储藏稳定性 2.改善油脂风味 3.改善油脂色泽 为油脂深加工制品提供原料 二、毛油组成成分 毛油中绝大部分为混酸甘油脂的混合物,即油脂,只含有极少量的杂质。这些杂质虽然量小,但在影响油脂品质和稳定性上却
-
冷却结晶是在冷却室进行的,室温0-4℃,油于70℃左右送人外涂保温层的冷却罐中,冷却时间72hr,冷却罐最终油温为 6 -10℃。降温速度开始 24 hr内,平均为2℃/h;以后24hr为0.5℃/h,最后24hr总降温度约 1-2℃。布袋
-
蜡糊(占总油量的15%-17 %)倒入熔化锅,加热到 35- 40℃,装袋入榨,榨机选用90型液压榨油机,榨盘平面压强为2.5-5MPa,操作时要做到轻压、勤压、不跑蜡糊,压榨时间为 12 hr。压榨分离出的软脂约占61%,粗蜡约占39%
-
精炼主要设备 1、离心机 离心机是油脂精炼的主要设备之一,目前国外主要是阿法-拉伐和韦斯伐利亚两家公司独占鳌头,也许是受中国引进第一套50t/d阿法-拉伐离心机及配套碱炼设备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同行都对阿法-拉伐离心机感兴趣。但随着对国外
-
蜡糊(占总油量的15%-17 %)倒入熔化锅,加热到 35- 40℃,装袋入榨,榨机选用90型液压榨油机,榨盘平面压强为2.5-5MPa,操作时要做到轻压、勤压、不跑蜡糊,压榨时间为 12 hr。压榨分离出的软脂约占61%,粗蜡约占39%
-
脱 胶 油脂胶溶性杂质不仅影响油脂的稳定性,而且影响油脂精炼和深度加工的工艺效果。油脂在碱炼过程中,会促使乳化,增加操作困难,增大炼耗和辅助剂的耗用量,并使皂脚质量降低;在脱色过程中,增大吸附剂耗用量,降低脱色效果。 脱除毛油中胶溶性杂
-
脱 胶 油脂胶溶性杂质不仅影响油脂的稳定性,而且影响油脂精炼和深度加工的工艺效果。油脂在碱炼过程中,会促使乳化,增加操作困难,增大炼耗和辅助剂的耗用量,并使皂脚质量降低;在脱色过程中,增大吸附剂耗用量,降低脱色效果。 脱除毛油中胶溶性杂
-
冷却结晶是在冷却室进行的,室温0-4℃,油于70℃左右送人外涂保温层的冷却罐中,冷却时间72hr,冷却罐最终油温为 6 -10℃。降温速度开始 24 hr内,平均为2℃/h;以后24hr为0.5℃/h,最后24hr总降温度约 1-2℃。布袋
-
脱 酸 植物油脂中总是有一定数量的游离脂肪酸,其量取决于油料的质量。种籽的不成熟性,种籽的高破损性等,乃是造成高酸值油脂的原因,尤其在高水分条件下,对油脂保存十分不利,这样会使得游离酸含量升高,并降低了油脂的质量,使油脂的食用品质恶化。脱
-
分提理论基础 油脂分提理论 在一定温度下利用构成油脂的各种甘三酯熔点差异及溶解度的不同,把油脂分成固、液两部分,这就是油脂分提(Fractionation)。 分提与冬化区别: 分提与冬化基于同一原理,但它们有不同的目的。 在冬化
-
脱 胶 油脂胶溶性杂质不仅影响油脂的稳定性,而且影响油脂精炼和深度加工的工艺效果。油脂在碱炼过程中,会促使乳化,增加操作困难,增大炼耗和辅助剂的耗用量,并使皂脚质量降低;在脱色过程中,增大吸附剂耗用量,降低脱色效果。 脱除毛油中胶溶性杂
-
油脂精炼意义 1.增强油脂储藏稳定性 2.改善油脂风味 3.改善油脂色泽 为油脂深加工制品提供原料 二、毛油组成成分 毛油中绝大部分为混酸甘油脂的混合物,即油脂,只含有极少量的杂质。这些杂质虽然量小,但在影响油脂品质和稳定性上却
-
常规法 常规法脱蜡即单靠冷冻结晶,然后用机械方法分离油、蜡而不加任何辅助剂和辅助手段的脱蜡方法。分离时采用加压过滤、真空过滤和离心分离等设备。此法最简单的是一次结晶、过滤法。例如将脱臭后的米糠油(温度在 50℃以上)移入有冷却装置的贮罐,
-
油脂精炼意义 1.增强油脂储藏稳定性 2.改善油脂风味 3.改善油脂色泽 为油脂深加工制品提供原料 二、毛油组成成分 毛油中绝大部分为混酸甘油脂的混合物,即油脂,只含有极少量的杂质。这些杂质虽然量小,但在影响油脂品质和稳定性上却
-
影响精炼成本的因素 1、提高精炼率 精炼率是影响精炼成本的最主要因素,与毛油品质、精炼的工艺、精炼的操作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2、降低辅料消耗 辅料包括液碱、磷酸、柠檬酸、白土、柴油,同样的油品,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都可以达到产品的
-
冷却结晶是在冷却室进行的,室温0-4℃,油于70℃左右送人外涂保温层的冷却罐中,冷却时间72hr,冷却罐最终油温为 6 -10℃。降温速度开始 24 hr内,平均为2℃/h;以后24hr为0.5℃/h,最后24hr总降温度约 1-2℃。布袋